聊城市商务局
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现将《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聊城市商务局
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做好商务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市委“三提三敢”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压奋进、砥砺前行,以“事争一流、摘星夺旗”的勇气和态度,奋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六个新聊城”建设中展现商务担当。
二、工作目标
(一)推动消费升级,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强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二)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货物进出口总值增长8%以上,全年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00家以上,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对外开放平台载体更加丰富。
(三)吸引外商投资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利用外资水平显著提高,力争实现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的突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以上。
(四)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重点工作
(一)全力拉动消费企稳回升
1.提升城市消费。优化主城区商圈布局,积极创建省级智慧商圈建设试点,以社区为中心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培育和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补齐便民消费服务设施短板,提高生活圈服务的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引导传统商圈布局新兴商业业态,引进建设游购娱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和时尚品味,把握青年消费理念,激发青年消费活力,推广场景式、沉浸式消费模式,不断增强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倡导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争创绿色商场、绿色饭店,创新消费商业模式,提升消费品质。积极开展“老字号集聚区”创建工作,开展“聊城市老字号”评选认定,壮大老字号企业队伍,以品牌建设讲好聊城故事,扩大聊城优质产品的影响力。
2.繁荣夜间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充分提升城市魅力。以打造“夜享水城”城市品牌为目标,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品质夜市和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夜经济场景。鼓励和引导主要商圈和特色步行街、商业街开设深夜营业专区,建设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集聚区,完善夜间产品供给,丰富“夜购”“夜食”“夜游”“夜读”“夜健”全消费业态,形成“一核六圈多点”的夜经济发展格局,不断做大夜间消费规模。
3.拓展农村消费。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县域商业建设,升级和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提升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推动乡镇商贸中心发展,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改善乡村购物环境,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4.推动重点消费。抢抓市场回暖契机,开展消费扩容提质行动,举办“惠享水城”系列促消费活动。继续用足用好政策,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产品消费,扩大乘数效应,联动住房、餐饮、家居消费。结合传统消费旺季、“黄金周”等节假日和网络热购时段,开展系列促消活动。积极培育达限纳统商贸主体,出台激励政策,推进企业入库纳统。
5.赋能网络消费。实施网络零售倍增行动,用数据赋能实现新兴消费快速扩容。引进培育电商龙头企业,推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打造省级电商直播基地和电商供应链基地,加快发展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特色“网红”产品,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二)全力推进外贸促稳提质
6.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高标准建设中国(聊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持续完善“外贸基地+跨境电商+海外仓+展示中心”发展模式,依托吉布提、迪拜、南非海外展示中心,搭建“前展后仓”平台,引进头部企业,以点带面实现全市跨境电商跨越式发展。跟进推动鲁西国际陆港建设,持续放大引领服务效应。积极申建聊城保税物流中心,支持临清市、冠县、高唐县、东昌府区、经开区建设保税物流功能区,进一步丰富外贸平台载体。
7.开展国际市场开拓行动。依托钢材、纺织、化工、客车、汽配、农产品等优势出口产业,针对企业开拓市场意向强烈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经贸洽谈活动,组织参加山东省境外百展及其他国内外重点展会50场以上,深度拓展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综合运用信用保险、汇率避险、国家海关数据等各类政策工具,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8.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外贸企业和国际自主品牌,全力争创省级外贸新业态主体。依托利贸通外综服平台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孵化进出口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联合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等机构,开展外贸暨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培育行动,强化外贸人才支撑。
9.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外贸企业市县乡三级帮扶机制、国际物流纾困常态化工作机制作用,落实以“鲁贸贷”“齐鲁进口贷”为主体的助企融资政策机制和以“小微统保平台”为主体的风险防控机制。推动多主体协同应对贸易摩擦。
10.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重点做好数字贸易、服务外包、工程承包、技术贸易等主体培育。加快孵化阿胶、灵芝等中医药产品出口企业,积极争创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依托乐器、葫芦等特色产业,大力培植国家、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三)全力推动外资量稳质升
11.加大外资招商力度。围绕日韩、东盟、欧美、香港等重点国别地区,谋划组织境外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进博会、厦洽会、儒商大会、港澳山东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投促经贸活动,广泛接触外资企业,洽谈推动外资项目签约落地。
12.扩展利用外资领域。积极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外资相结合,引进外资参与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项目。推动《聊城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试点工作指引(试行)》落地,力争QFLP试点实现突破。发挥国有企业平台优势,引导市县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开展境外发债融资。
13.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突出制造业利用外资,落实《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为指引,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和发展方向,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促进制造业外资项目落地。加大引进日韩欧美等重点国别地区外资力度,提升日韩欧美资规模和占比。
14.提升服务外企水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依法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用好“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外资企业全生命周期协同监管服务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提升精准服务外资企业水平,增强现有企业投资信心,推动外资企业利润转投资和增资扩股。实施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项目工程”,由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参与洽谈对接、跟踪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着力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高位推动外资项目落地。
(四)全力提升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
15.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突出开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按照《聊城市开发区改革提升工作机制》要求,重点实施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招大引强、寻标对标共建发展攻坚“四大行动”,研究完善新形势下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激发开发区内在动力和活力。
16.加快培育“一号产业”。指导各开发区立足工业经济主力军作用,聚焦一个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开发区前三主导产业集聚度,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
17.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开展开发区寻标对标活动,适时开展交流学习观摩,推动我市开发区与东部开发区开展东西合作共建,深化阳谷、东阿经济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18.完善综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导向作用,建立“周报告、月调度、季通报”机制,推动全市开发区关键发展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经济开发区实现争先进位。
(五)全力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任务落实
19.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贯彻落实全省《商务领域落实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实施意见》《支持沿黄九市外经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积极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20.围绕黄河流域题材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举办老字号里寻年味·黄河大集春节季系列活动,开展老字号进商超活动,组织参加黄河大集老字号网上年货节。积极向省商务厅争取,在聊城举办首届黄河流域美食文化节。
21.进一步提升沿黄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推进东阿、阳谷两家沿黄经济开发区依法合规扩区调区,推动我市开发区与东部先进开发区深入开展东西合作共建。
(六)全面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
2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商务高质量发展。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商务领域落地生根。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力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管理。
23.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落实“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要求,推动党组织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提升,协助推进创城、为民服务办实事等工作,推动业务工作取得新成效。立足商务工作实际,找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制定《“商务小蜜蜂 服务老百姓”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落实“四元同创”行动,擦亮“商务小蜜蜂”党建品牌,有力增强党建工作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4.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内外资一体化、贸易投资一体化,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全攻全守、形成合力。落实商务运行“周报告、旬调度、月通报、双月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推动形成服务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按照市委“三提三敢”要求,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各项工作标准和质量。扎实推进商务领域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权力运行。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积极打造“五型机关”。
25.守牢安全发展“一排底线”。树牢“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理念,把安全生产作为行业管理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商务领域安全工作。按照《商务统计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落实商务领域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筑牢国家秘密安全防线。指导企业完善境外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规范对外经营行为。强化市场监测,做好生活必需品、涉疫药品物资等市场保供工作。全面做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信访、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平安建设、生态环保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