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多国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稳健务实、科学合理,释放出中国经济不惧风雨、迎难而上,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鲜明信号,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信心与力量。   这是2月25日拍摄的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无人机照片)。2025年开年以来,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延续繁忙态势。截至2月25日,重庆果园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16340标箱,实现新年“开门红”。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统筹“质”与“量”的科学谋划   “全球都在关注中国两会,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德国不来梅大学经济学教授沃尔弗拉姆·埃尔斯纳说,“在我看来,今年中国将这一目标设定在5%左右科学合理。”   英中商业发展中心主席约翰·麦克利恩认为,中国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表明尽管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仍有信心实现经济稳健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海外受访人士认为,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体现中国保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的理性考量。   巴西智库“观中国”发展总监佩德罗·斯廷哈根表示,增长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中国不仅重视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努力提升增长质量,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社会包容性等方面的进步,使经济发展更加平衡、更可持续、更具韧性。“中国正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前行。”   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表示,随着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有望进一步回升。   阿根廷社会学家马塞洛·罗德里格斯认为,中国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基于对本国国情的客观分析和对国际形势的现实评估,相信中国将同以往一样,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1月9日,在位于日照市五莲县的五征集团汽车焊装车间,工业机器人在焊装车身。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乘风破浪勇向前的坚实支撑   5%左右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属于较高水平。在当前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特别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情况下,中国设定这样的增长目标,有现实的考量,更有坚实的底气。   中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是设定这一增长目标的强大基础。埃尔斯纳认为,中国经济体系具有强大韧性,包括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产业链体系、迅速崛起的科技企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等,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在肯尼亚经济学家詹姆斯·希克瓦蒂看来,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内需潜力是其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支撑。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中国内需市场将持续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面对复杂局面和多重挑战,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一揽子政策工具: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中国政府在经济治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强大能力。政府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控和市场监管,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和发展质量。”希克瓦蒂说。   马来西亚智库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执行董事翁忠义注意到,与一些西方国家政策容易受选举周期影响而缺乏连贯性不同,中国的经济政策框架具有目标指引、持续实施的特点,政府通过设定长期战略目标来引导资源配置和市场预期,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是2月21日在喀麦隆南部大区的克里比拍摄的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照片(无人机照片)。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承建的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工程交工仪式21日在克里比深水港码头举行。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传递共同繁荣的信心力量   “中国设定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关乎中国自身发展,也关乎全球市场预期、投资信心乃至供应链的稳定。”总部设于瑞士的智库霍瑞西斯组织主席弗兰克·于尔根·里克特说。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世界亟需直面挑战、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增长目标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面对挑战,中国依然坚定走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不仅能增强全球投资者信心,也让世界经济有了更多稳定增长的支撑。在当前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的稳定发展是全球经济稳定之锚。”里克特说。   “中国贡献了全球约30%的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对全球经济预期产生重要影响。”斯廷哈根说,“设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助于增强国际市场信心,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力量,不仅在于增长目标本身,更来自始终秉持开放理念、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的承诺与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表示,《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扩大电信等领域开放试点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带来更多合作和市场机遇。“西门子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正是受益于这一政策。”   “中国对外开放的承诺将促进更多国际合作,使全球贸易受益。”全球知名叉车制造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德国凯傲集团首席执行官罗布·史密斯说。   海外人士普遍期待,一个开放合作、与各国携手同行的中国,继续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共赢新机遇。
时间:2025-03-09 07:44:17
字号:


  “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对民生问题念兹在兹。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里,蕴含人民领袖至深至厚的为民情怀,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全国两会是观察大局大势的重要窗口,也是感受发展信心的重要时刻。“新一波‘民生红包’已在路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发放育儿补贴;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两会期间,一个个利好消息拂面而来,实打实提升民生含金量,激荡起追梦圆梦的奋进力量。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发展造福千家万户,让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

  信心,来自着力破解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务实举措。从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再到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一项项举措直击难点、温暖人心。不少网友说:“政策很给力,对百姓身边事很重视。”群众呼声“被听见”,百姓企盼有回应,针对社会关切、聚焦现实问题出实招办实事,一系列暖人心、得人心的政策措施,更让人们觉得生活有奔头、未来有干头。透过两会这个窗口,再次见证党心民心的双向奔赴,生动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信心,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践。“投资于人”首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意味深长。“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投资于人”,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发展赋能,更为未来蓄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必将为中国号巨轮注入无比强劲的推动力。

  信心,来自党和政府说到做到的稳定预期。“过去一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说到做到带来的获得感。”一名网友的评论引发广泛共鸣。过去一年,尽管面临种种困难挑战,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重要发展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再次证明“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

  言必信、行必果,是宝贵品质,更是高超能力。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代表委员达成的坚定共识,也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当一个个目标经过不懈努力成为现实,当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一次次用拼搏奋斗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都挡不住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发展的鲜明确定性,也是我们自信从容迈向未来的强大底气。

  春天,万物生长,生机勃发。让我们从两会再出发,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实干创造未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