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2025年聊城市提振消费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商贸、海关、旅游
11371500MB2859353G/2025-45598422
聊商务字〔2025〕2号
2025-01-21
2025-01-21
聊城市商务局
有效

聊城市商务局

聊城市委宣传部

聊城市妇女联合会

共青团聊城市委

聊城市民政局

聊城市财政局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2025年聊城市提振消费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聊商务字〔2025〕2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大力提振消费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制定《2025年聊城市提振消费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聊城市商务局

聊城市委宣传部

聊城市妇女联合会

共青团聊城市委

聊城市民政局

聊城市财政局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01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聊城市提振消费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提振消费十大专项行动

(一)聚焦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五进”专项行动。根据省商务厅《关于组织开展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五进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乡村、进社区、进平台、进政企单位、进展会,普及政策,拓宽渠道,加大政策推广力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明确“五进”目标任务。进乡村,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动农村居民家电家居消费升级;进社区,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紧密结合,提升城市社区家电家居消费水平;进平台,拓宽以旧换新渠道,提高活动覆盖面;进政企单位,推动职工家庭更新老旧家电家居产品,提升生活品质;进展会,展示以旧换新成果,推广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产品。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促进消费、绿色发展、便民利民”为宗旨,按照“政府引导、协会牵头、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整合市县商务部门、行业协会、平台以及家电生产、销售和回收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致力于普及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家电等消费品的需求。

3.开展“五进”推广活动。组织开展以旧换新政策宣贯、产品巡展等活动,提供产品维保、上门回收、换新服务;联合社区、物业开展公益宣传和爱心助力活动,提高消费者参与度。在各类家电家居展会上设立以旧换新专区,展示以旧换新政策、流程及成效;组织家电家居企业开展新品发布、现场体验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和选购新型优质产品。

(二)聚焦文旅娱乐,实施“商文旅融合”专项行动。优化文化演出市场、文创产品、娱乐演出等消费供给,开发具有聊城文化特色的创意项目、产品,培育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的多功能商文旅综合体, 促进“展会+旅游”“展会+演出”等融合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业态融合引导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演艺、沉浸体验、乡村漫游等新业态,融合美食、休闲、音乐等新元素,重点培育万达大聊之城、月季里休闲街区、阳谷古城等夜经济商圈,指导聊城水上古城、临清东宛园争创国家级集聚区,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2.办好活动刺激消费。举办音乐节、露营季、民谣季等文旅促消费活动,办好乡村文化旅游节、乡村好时节、“沿着黄河遇见海”新媒体推广大会等活动,全面打响非遗美食文化季、葫芦文化艺术节、书画文化艺术节等县域节事品牌。组织开展“惠享冬韵”冬季文旅消费利企惠民活动。配合龙舟锦标赛、国际象棋赛等重大赛事契机,探索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3.吸引游客带动消费。树牢需求导向,精准定位周末、假日、研学等潜力市场,开发推出自驾游、研学游、康养游、非遗游、美食游等互动体验感强、适合渠道化销售的特色旅游产品,争取更多纳入国家、省精品线路推广范畴。设计推出兼具实用性和文化内涵的“聊城有礼”系列大礼包,让游客来了有的吃、离开能带走。

(三)聚焦体育赛事,实施“赛事经济”促进行动。制定和落实体育消费促进政策,拓展和引导体育健身、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等领域消费,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发挥体育消费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扩大好运山东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增加赛事数量、丰富赛事种类,在持续办好7.20国际象棋文化节、中国·聊城体育旅游文化节、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龙舟公开赛等现有品牌赛事基础上,谋划开展轮滑、垂钓等国家级赛事和“好运山东”系列赛事。

2.提升体育赛事品质引进国家和省级高水平体育赛事,注重培育本土特色赛事,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赛事。利用网络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提高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群众知晓率,吸引更多市外人员参与。

3.推动“好运山东”赛事与文旅深度融合。实施“跟着赛事去旅行”项目,大力培育赛事经济,将体育赛事与旅游景区、文化街区、商业商圈紧密结合,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目的地。推动赛事举办地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开发赛事相关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四)聚焦生活消费,实施“品牌打造”专项行动。深度挖掘基础性消费潜力,创新激发内生动能,稳定和扩大餐饮住宿、家政服务消费,培育和壮大“老字号”等品牌消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培育“绿色餐饮”品牌。组织住宿餐饮企业参加山东省绿色饭店创建活动,打响聊城“绿色消费”品牌。依托东昌湖风景区、中华水上古城和铁塔商圈,培育网红餐厅,打造特色美食街区。鼓励餐饮企业积极参加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展会等,培育一批地方特色鲜明、影响力明显的餐饮名店、名菜、名师、名小吃。

2.培育“家政服务”品牌。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参加星级认定,培育一批服务质量好、创新动能足、带动作用强的“家政服务品牌”。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进社区活动,开展培训、招聘、服务等家政相关业务。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员进驻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档案,到2025年底,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注册企业达到30家,授权家政服务员超过4000人。

3.打响“老字号”品牌。发挥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品牌引领作用,推动老字号进商圈、进景区、进步行街争创山东老字号,借助山东品牌中华行、进博会等平台,打响聊城“老字号”品牌。指导省级老字号集聚区——东阿阿胶城,发挥集聚区作用,引进中医药类老字号企业,打造“中医药老字号集聚区”。鼓励魏氏熏鸡、潘佳驴肉等老字号传统名吃创新发展。

(五)聚焦商业载体,实施“提档升级”专项行动。促进商业主体提档升级,聚焦商业设施改造提升,创新多元零售业态,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服务优质、智慧便捷的商贸流通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推动商业主体场景化改造。推动万达广场、金鼎购物中心、五星百货、新东方广场等商圈扩容升级,引进高端品牌,引进全球性、全国性品牌首店推进省级智慧商圈(柳园路智慧商圈)、智慧商店(金鼎购物中心)建设。开放运河商业活力水岸,提升运河底蕴商贸街区。鼓励综合体调增餐饮、娱乐、亲子等业态比例鼓励发展精品店、集合店、品牌折扣店等新业态,培育“小而美”“专而精”特色店铺。

2.推动商业主体品质化供给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诚信经营、品质当先、服务至上,鼓励提供去称重、送装一体等专业化、人性化的售前售后服务,以附加服务提升商品力和性价比。培育智能家居、数码产品、大健康、美妆、宠物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国货潮品消费,加强国货潮品推广;鼓励优质商品进口,利用国际展会、跨境电商等渠道招引全球品牌。

3.推动商业主体智慧化提升。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数据分析系统,打造云逛街、云购物、云体验等数字消费新场景,提供智能停车、智能送货服务,推广智慧商店、自助结算模式。升级东昌府区柳园路智慧商圈功能,营造沉浸式购物环境;推动香江路智慧商圈优化业态和布局,申报省级试点智慧商圈。

(六)聚焦电子商务,实施“数字赋能”专项行动。推动电子商务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完善,电子商务对推动产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更加显著。(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培育电商市场主体。积极培育麦富迪、阿胶、优形等网零额超亿元的电商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主播工作室、服务运营商、数字技术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代运营、视频图片优化、客服售后、场景搭设、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法律咨询等服务,不断完善电商行业生态体系。

2.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做强做大“大润发优鲜”“宏大海融商城”“聊聊云购”等商贸企业自建平台。鼓励电商直播机构进批发市场、大型卖场,组织开展“直播平台+直播机构+传统商贸”线上线下渠道对接活动,推动一批实体商业转型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工厂直播”,积极开展“国潮新品”“网红探店”“店长分享”“摊主展播”等直播新模式;加快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开展原产地、种养基地等作业场景直播。

3.开展电商促消费活动。依托特色产业优势,抢抓节庆期间消费热点,组织参加“好品山东、商行天下”活动,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购物节”“数商兴农庆丰收”“金秋双节直播季”“思路云品电商节”等系列电商促消费活动,形成一季多主题、全年不停歇的促销热潮,推动“聊城好品”热卖全国。

(七)聚焦妇女儿童,实施“她经济”促进行动。针对妇女儿童消费特点,指导商贸流通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体验式服务,增加妇女儿童消费产品。“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期间,积极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适时发放消费补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妇联、市财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拓宽妇幼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商业综合体、商圈增加妇女儿童用品销售规模,引进知名妇婴品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购物习惯。引导商家扩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创新妇幼产品和服务消费场景,提升购物体验度。指导餐饮类商家设立婴童照护区域,由专人照看,增强用餐满意度。

2.拓展妇幼消费领域空间。融合医疗卫生、教育、妇幼用品销售等方面的资源,破题开展对接活动,建立早教中心、专卖店等服务,融入科学孕育理念,为妇女儿童消费者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3.开展妇幼促消费活动。整合女企业家协会资源,利用好“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暑假、寒假等消费旺季,组织商家开展巾帼好品进商场、进社区、进小区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现场展示展销营造氛围,并适时发放“妇幼品类消费券”。

(八)聚焦青年群体,实施“悦己消费”促进行动。顺应青年消费新特点、新趋势,以培育青年消费集聚区为抓手,通过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挖掘文化资源、凝聚多方合力,推动青年消费破局“出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团市委、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培育青年消费集聚区。依托现有商业载体,研究确立青年消费集聚区,推动特色文化与青年消费集聚区深度融合。以万达广场、古城区、聊城大学等青年聚集的地方为重点区域,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青年消费集聚区。打造徒骇河青创街区,在奥莱和汽车城板块,增补青年创新创业功能,以公园的环境营造青年友好的活力街区样板。

2.丰富青年消费场景聚焦青年喜爱的音乐、运动、美食等主题元素,打造一批互动式、体验式的消费新场景。迎合青年兴趣爱好,邀请人气明星,举办演唱会、音乐节、脱口秀等新型演出活动。开发沉浸式、个性化、互动型的亲子体验项目,打造亲子消费新场景。拓展“文旅+宠物”消费场景,依托乖宝集团打造宠物特色街区,开展宠物主题活动,为养宠青年提供丰富的体验场景。

3.推动青年消费提质升级建设中小型体育场馆、演艺中心,专门用于承办各种体育赛事、演艺活动。加快引进二次元、快时尚、国潮、新零售、网红餐饮等知名品牌, 比如, 泡泡玛特、优衣库、ZARA、UR、达美乐披萨等年轻人喜爱的品牌。

(九)聚焦老年消费,实施“银发经济”促进行动。指导商超设立老年食品、康复辅助器具、适老化产品、保健用品等银发消费专区,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支付通道,提高老年人消费便利度。(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开展银发促消费活动。举办乐购重阳购物节,引导大型商场对老年人购物制定优惠政策,促进老年人、老年用品消费。支持设立老年服务和用品专区专柜,丰富养老照护、日用辅助、健康促进等用品。举办养老服务公益大集,组织养老机构、老年人用品等集中展示,引导有需求的老年人购买服务或产品。开展养老机构开放日活动,邀请老年人实地体验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

2.丰富老年消费市场供给。结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综合超市、便利店、生鲜超市(菜店)等进社区;推动设立早餐店等社区餐饮网点,鼓励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打造“一刻钟”助餐服务圈。加强老年餐研发,丰富市场供给,提供适应老年人营养和口味需求的老年助餐服务。

3.加快老年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景区焕新”工程,丰富老年旅游产品,定制老年旅游线路,发展银发特色文旅产品。推进东阿阿胶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工作,支持鱼山曹植风景区、九州洼月季旅游景区、高唐双海湖景区等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聚焦中医药资源等优势,推动健康养生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东阿阿胶世界”“冠县灵芝科技示范园”等齐鲁康养打卡地的知名度。

(十)聚焦氛围营造,实施“消费场景”打造行动。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创新打造新的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1.“政策+活动”双轮驱动。落实好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举办好一系列促消费活动,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精心组织春夏秋冬四季主题活动,开展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电商、住房、农产品等主题促消费专项行动。

2.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依托现有的夜间特色街、夜间生活点,发展贴近生活、各具特色、注重品质的夜间经济集聚点。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如广东微夜市模式,通过“小而精”的形式,活化社区空间。开展夜间消费品牌建设,每个县市区建设1-2处夜间消费集聚区,集聚人气、拉动消费。

3.打造网红打卡地。依托中华水上古城,以东关街、朱雀街、米市街、古城四大街为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地方特色,打造美食文化、文娱休闲特色街区,推广本地名优特产,在全市范围形成一批“有时尚商业气质、有历史文化底蕴、有水城民俗记忆、有魅力城市风光”的网红打卡地。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商务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跨部门政策统筹和工作协调,畅通与财政、文旅、教体、民政、农业、住建、妇联等部门对接机制,市县两级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合力推进十大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政策支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加大对活动开展、以旧换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各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要积极向上争取,用足用好各级财政政策资金,进一步放大“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效应。

(三)营造浓厚氛围。制定整体宣传方案,各部门利用新媒体等平台,深入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举办促销活动,并利用广告屏、社交媒体等方式宣传消费场所的特色和优势,政企联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

目录导读